火炮被誉为“战争之神”,它在攻克敌人坚固阵地、突破防线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红军时期,我军的火炮数量极为匮乏,很多部队仅有少量迫击炮,而且炮弹供应严重不足。没有足够的火炮支援,部队的攻坚能力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红军时期我们很少主动发起对大城市的攻势的一个主要原因。进入八路军时期,火炮的短缺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尽管黄土岭战斗堪称经典,但参战的八路军部队居然仅有三发迫击炮弹。
然而,正是这仅有的三发炮弹,却夺去了敌军指挥官阿部规秀的生命。如果那时八路军的火炮数量能够更充足,炮弹的储备更为充分,敌后的抗战形势或许会更轻松,战果也可能更加辉煌。这一火炮短缺的问题直到解放战争才得到了显著改善,各大野战军通过缴获敌人火炮的方式,逐步弥补了这一缺口,特别是四野的火炮数量最多,三野紧随其后。在辽沈战役中,四野的火炮数量压倒了敌人,使得攻占锦州的战斗更为顺利;在淮海战役中,三野的火炮优势则成为攻克黄百韬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战役的最终胜利,正是由于火炮的作用不可小觑。
展开剩余72%火炮在战斗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然而,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三野司令部做出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规定:在攻入市区时,任何部队都不得使用火炮。时任27军军长的聂凤智更是明确下令,若有部队敢在进攻市区时开炮,就要立即受到惩处。可是,战斗打响后,竟然发生了一名士兵抗命开炮的事件。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1949年5月12日,上海战役正式爆发。上海作为当时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市区内人口密集,商贸繁荣。如果在这样的市区进行炮火攻击,必然会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为了保护上海市民的生命财产,三野司令部明确规定,不得在攻占市区时使用火炮。
随着战役的推进,聂凤智指挥27军展开猛烈进攻,首先成功清理了外围敌人,并率先冲入了市区。然而,在向苏州河北岸进攻时,27军却遭遇了极大的阻力。敌军占据了77米高的百老汇大厦,并从楼顶发起猛烈的交叉火力,死死封锁了27军的前进道路。尽管我军多次发起强攻,但始终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且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随着战友们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炮团的战士们愤怒不已,纷纷推动山炮、野炮和榴弹炮到位,几十门火炮齐齐指向百老汇大厦。此刻,只需指挥员一声令下,百老汇大厦就会瞬间变成一片废墟。然而,聂凤智早已下达了死命令:任何部队不得开炮。于是,尽管形势万分紧急,指挥员们都不敢贸然开炮。
百老汇大厦里的敌军看到我军不敢反击,变得更加嚣张,枪林弹雨如滂沱大雨般倾泻而下。我的部队处于开阔地带,无法找到有效掩护,局面极为不利。眼看敌人如此顽强,自己却手握火炮却无法使用,炮团团长心中极为憋屈,也难以理解这一决定。最终,他决定亲自给聂凤智打电话:“军长,敌人实在太顽固了,让我打几炮吧!保证每一炮都能打掉一个火力点!”聂凤智此刻的内心非常矛盾,虽然他也非常想开炮,但无论如何,命令是陈老总亲自下达的,他作为军长,绝不能公然违抗。
不过,聂凤智还是深知,炮弹失误有可能伤及无辜,而百老汇大厦内也可能有被敌人胁迫的平民。如果误伤了无辜百姓,将会得不偿失。正当他准备拒绝炮团团长请求时,话筒里突然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炮响。
聂凤智立刻意识到,糟糕了,一定有人开炮了!他急忙询问,结果得知,正是在电话通话的过程中,又有几名战士在激烈的战斗中牺牲。一名炮兵战士实在是忍无可忍,愤怒之下决定开炮,而这一炮恰好摧毁了敌人的重机枪火力点。敌人误以为这是我军即将发动全面炮击的前奏,于是纷纷从大厦中逃窜。趁机,我军发起了猛烈的反攻,最终成功解决了敌人。
战后,聂凤智并没有对这名抗命开炮的士兵进行严厉处罚,也没有给予表彰。他决定让功过相抵,既不处分也不奖励,以此示范在战争中服从命令的重要性。
发布于:天津市正规股票杠杆软件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